AKB48传第6人下海拍AV 被讽“女优 | 87版《红楼梦》-板儿-李玥传因 | 教育部:体测成绩将入档作为升 |
来凤男生夺湖北体育类高考状元 | 黄健翔助阵“大话足球” | 老人带着女婿儿子一家三口轮班 |
6名枪杀索南达杰嫌犯自首(组图 | 28省份公开高温津贴发放标准 最 | 皖鄂苏赣媒体聚焦天柱山发现安 |
7日,历时数年的岩石加固完成,闭门谢客状态的房山石经山雨中试开放,其整体考古调查暨大遗址保护规划启动仪式在石经刊刻起源地云居寺石经山脚下举行。
房山石经与云居寺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罗炤直言,就是雨使得洞内珍贵石经残损严重。宁肯不申遗,也要将石经搬迁。云居寺文物管理处主任王得军也表示,石经搬家确在考虑规划中。
千年古道古塔一同开放
1956年,石经山9处藏经洞首次亮相,专家发掘了4196块珍贵石经。随后,除雷音洞外,其余8处洞口重封谢客。当时,已有石经表层成片脱落,还有石经板表层隆起。
随后60年,藏经洞一直处于无人看护的自然保存状态。2009年前后,云居寺曾邀请国家文物局等部门,就石经山具有代表性的第二藏经洞开洞调查进行论证。专家给出的建议是,尊重石经原有状态。
昨天,九处藏经洞遗迹也已对外开放,但只有雷音洞可入内参观。该洞内有石柱四根,每根石柱有浮雕小佛像数百尊,四柱合计千余尊,俗称千佛柱。洞内还保存有云居寺建造人隋代僧人静琬刻凿的经板146块。
除了藏经洞外,试开放的石经山景区还有4大遗址亮相,包括一条千年古道、上寺和曝经台遗址两处建筑遗址、两座千年古塔和三口山间古井。
古道是隋大业年间开凿的,大部分是在山体岩石上,已有1400余年历史。考虑到游客的不断踩踏有可能对古道造成破坏,文物部门计划专门打造护甲铺栈道。
试开放会持续到今年防火季开始,期间免费参观。明年,经发改委核价后景区将收取门票。
今后,管理部门还将对遗址本体保护、基础设施、遗址公园、考古研究、景观环境、开放展示等进一步作出规划,力争申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同时,这里将与周边周口店遗址、金陵遗址、十字寺遗址、刘济墓等连成北京西南地区的大遗址片区。
石经考虑搬家保护
石经山雨中试开放,房山石经与云居寺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罗炤直言,酸雨、大风,还有一些人为因素,尤其是洞内因山体渗漏的雨水,对藏经洞内石经构成很大威胁,他们考虑将石经移地保护。
此前石经山一直不开洞,有人认为与云居寺近年来致力于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有关。甚至有专家提出,石经无法有效保护,就是因为根据申遗的相关要求,文物要体现出完整性等,一旦石经异地保存,将直接被取消资格。
记者了解到,2006年,国家文物局公布了一版《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其中北京有大运河和云居寺两处遗产地入围。不过到了2012年,国家文物局更新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就已经没有云居寺塔、藏经洞及石经项目了。
文物部门介绍,这份预备名单实行的是动态管理,对于保护管理状况良好、申报条件成熟的项目,可定期、不定期地吸纳。而对于已列入预备名单的项目,如果保护管理状况存在问题,威胁到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也随时可能被从预备名单中删除。目前,云居寺和石经山尚未被重新列入预备名单。
罗炤说:我不主张申遗,石经要移走保护。石质文物最怕水,就怕一会儿干一会儿湿。随后,云居寺文物管理处主任王得军也表示,已经开始研究石经搬家问题。
不过,一位资深石刻专家认为,对于石刻而言,在条件允许情况下还是应该尽可能的原地保护。虽然恒温恒湿的库房貌似更有利于文物保护,但要考虑到石刻千百年来已经对生存环境有了适应性,突然搬迁反而可能会产生排异反应,对其造成二次伤害,所以必须要慎重考虑。
即使不再申遗,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要搬石刻,也须经过市文物局和国家文物局的层层审批与专家论证。
整体考古调查启动
不管搬家与否,藏经洞重新打开已成定局。云居寺文物管理处与市文物研究所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中包括,启动整体考古调查,给洞内文物做全方位体检。
同时,文物部门计划对藏经洞内部进行系统监测工作。王得军介绍,利用1年时间,对洞内温湿度进行监测,形成完整报告,为今后保护和病害治理积累素材。
另外,石经山洞内外建筑及相关遗迹的整体、持续调查工作也将启动,云居寺希望查找石经山的历史边界,了解其现存遗址分布与保存状况,研究该山的形成、发展和变化过程。
相关背景
隋大业年间,僧人静琬到白带山刊刻石经并创建云居寺,自此开启了一项绵延隋、唐、辽、金、元、明、清七个朝代,跨越千年的山地刻经史,最终白带山的名字被石经山取代。
1999年9月9日,云居寺将10082块辽、金石经迁到地宫保存,这里恒温、恒湿、密闭、布满氮气。目前9个藏经石洞内藏的是隋唐至明末的石刻经板。
关键词标签:石经山藏经洞首次开放
本文章链接地址:http://www.xjgsmj.com/yx/1580.html
上一篇:市卫计委发布通知 生育二孩登记后7个工作日领证 下一篇:市民购节水器具可享200元补贴
天下